教授(研究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学系师资 >> 考古学系 >> 教授(研究员) >> 正文
马清林*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9日 09:48    点击次数:9437

           

 

 

 

马清林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出生年月:1965年2月

籍贯:甘肃平凉

 

学习、工作简历:

1982-1986年,兰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1994-1997年,兰州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导师:胡之德教授,李最雄研究员。

1997-2000年,兰州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导师:胡之德教授,李最雄研究员。

2000-2001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陈铁梅教授。

2001年,美国盖蒂保护所,访问学者;合作导师:David A. Scott 博士。

2003年,瑞士苏黎世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合作导师:Prof.Dr. Heinz Berke。

 

1986年兰州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分配至甘肃省博物馆工作,曾任甘肃省博物馆技术部副主任、主任、副馆长。在甘肃省博物馆工作期间,作为第一完成人和负责人,前后承担国家文物局科研项目3项,两项参加评奖分别获得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创新奖。2003年荣获第四届甘肃省青年科技奖。2004年参加国家文物局直属单位干部全国公选,10月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研究所,2007年更名)副院长,长期负责全院科研工作和重大科研工程项目的组织工作,负责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和重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课题。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财政部濒危馆藏壁画抢救性保护工程---馆藏壁画保护综合研究项目。2007年进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12月聘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曾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等。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11月入职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32篇。授权专利5项。出版专著4部,译著4部,其中四部著作获奖。

 

教学经历:

2002年,兰州大学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兼职教授;

2005年至今,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12年,博士生导师;

2008年至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校外导师;

2009年至今,北京化工大学,校外导师。

 

2008年,维也纳艺术学院自然科学与技术应用系,客座教授;

2009年,瑞士苏黎世大学和瑞士高等理工大学(ETH);客座教授;

2011年,瑞士苏黎世大学和瑞士高等理工大学(ETH),客座教授;

2013年,瑞士苏黎世高等理工大学(ETH),客座教授;

2014年,瑞士苏黎世高等理工大学(ETH),客座教授。

 

专业特长:

文物科技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

 

近期研究方向

1. 中国古代陶瓷瓷釉腐蚀机理研究。

2. 中国古代佛教造像的数字化复原研究。

3. 中国绿色博物馆建设研究。

4. 中国古代陶瓷器、青铜器、书画科技测试研究与原真性确定。

 

Emailqinglinma226@126.com

 

党派活动:

200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2003-2007年:九届甘肃省政协委员;

2006年至今,政协北京市西城区十二、十三、十四届委员;

2006-2019年:民盟文化部支部主委;

2010年至今,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民盟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子课题“大报恩寺遗址出土舍利研究”负责人。

2.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海洋出水铅釉陶瓷器腐蚀机理与保护技术研究,负责人。

 

著作与专利

著作(5部):

1. 张治国,宋燕,沈大娲,马清林主编,古代鎏金银器、玻璃器、香料保护技术, 科学出版社, 2014年。

2. 郭宏,马清林主编,馆藏壁画保护技术,科学出版社,2011年。

3. 马清林,张治国主编,博物馆铁质文物保护技术手册,文物出版社,2011年。

4. 马清林,沈大娲,永昕群主编,铁质文物保护技术,科学出版社,2011年。2011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

5. 马清林,苏伯民,胡之德,李最雄主编,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 科学出版社, 2001年(自然科学出版基金资助)。

译著:

1.田兴玲,马清林等译,David A, Scott [美] 著,古代和历史时期金属制品金相学与显微结构,科学出版社,2012年。

2.马清林,潘路等译,David A, Scott [美] 著,艺术品中的铜与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科学出版社,2009年。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译著奖。

编著:

1.黄克忠,马清林主编,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科学出版社,2009年。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

2.马清林主编,《文物科技研究》5-8辑,2005年-2010年。

3.马清林常务副主编,《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年-2016年。

策划主持翻译:

1.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甘肃省文物局译,Garry Thomson [英] 著,博物馆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

2.宋燕,卢燕玲,黄晓宏等译,Nathan Stolow [英] 著,博物馆藏品保护与展览,科学出版社,2010年。

专利:4项

 

当前学术任职:

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原副理事长,监事;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博物馆学会藏品保护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科大双一流学科建设评议专家;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学术委员会委员;

陕西科技大学硅酸盐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金属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敦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科研成果与奖励:

2018年,彩绘类文物高光谱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2018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

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课题,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项目负责人;

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人事部、教育部等七部委);

2004年,潮湿环境下壁画地仗层加固技术研究,国家文物局科学和技术成果创新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第四届甘肃省青年科技奖;

2002年,《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获甘肃省历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甘肃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6年,潮湿环境下壁画画面层加固保护与霉菌防治研究,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5年以来负责的重要科研课题及重大工程项目

2018-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研究方向,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205),子课题“大报恩寺遗址出土舍利研究”负责人。

2014-2017年,山东定陶王墓地(王陵)M2汉墓原址保护工程项目,国家文物局,国家财政部,项目第一负责人。

2012-2014年,山东定陶王墓地(王陵)M2汉墓原址保护工程项目方案设计,国家文物局,项目第一负责人。

2011-2014“中国瑞士科学技术合作计划项目(Sino Swi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Program)”,便携式准无损采样技术在古代硅酸铜钡颜料研究中的应用,中方负责人。

2011-2013年,高句丽墓葬壁画及原址保护工程设计,国家文物局,项目主管。

2011-2013年,“中国南海华光礁出水文物保护项目”第一期,国家文物局,项目负责人。

2009年,国家文物局项目,《博物馆铁质文物保护技术手册》,项目负责人。

2009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课题研究”“南京报恩寺遗址地宫及出土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课题,项目科研负责人。

2007年,财政部项目,濒危馆藏壁画抢救性保护工程---馆藏壁画保护综合研究,项目第一负责人。

2007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

2005年,国家文物局项目,《铁质文物保护技术预研究》,项目负责人。

近五年部分论文

1.Identification of PbO (BaO) faience from an early and middle Warring States period cemetery at Zhaitouhe, northern Shaanxi, China [J].Archaeometry 61, 1 (2019) 43–54. Online, doi: 10.1111/arcm.12401 (Corresponding author) (SCI).

2.Grouting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for natural hydraulic lime-based grout via incorporating silica fume and silicon-acrylic latex.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8, 186: 652-659 (Corresponding author) (SCI).

3.Raman analysis of cobalt blue pigment i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 reassessment.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190 (2018): 61-67 (Corresponding author) (SCI).

4.Combined effect of isobutyltriethoxysilane and silica fume on the performance of natural hydraulic lime-based mortar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162(2018): 181-191 (Corresponding author) (SCI).

5.河南巩义窑、河北邢窑出土瓷器的原料来源研究——以北朝、隋唐时期出产的青瓷、白瓷为例[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5) 84-97 (中文核心).

6.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佛造像的色彩重建研究-以23号北齐佛立像为例.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6(4)46-50(通讯作者).

7.Micro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octagonal sticks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B.C.).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n ancient glass and glaze, Edited by Gan Fuxi, Qinghui Li and Julian Henderson.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2016, Chapter 23, 455-488.

8.Investigation on masonry waste aggregate natural hydraulic lime mortars incorporating diatomite.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2015, 67(5):217-226(SCI).

9.高光谱技术无损分析壁画颜料研究---以西藏拉萨大昭寺壁画为例,敦煌研究, 2015(3)125-131.

10.山东定陶王墓地(王陵)M2汉墓保护工程设计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定陶项目组(项目负责人),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4(4)90-94.

11.Gold Leaf Corrosion in Moisture Acid Atmospher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14,43(11): 2637-2642(SCI).

12.Study on the lightweight hydraulic mortars designed by the use of diatomite as partial replacement of natural hydraulic lime and masonry waste as aggregat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4(73)33-40 (SCI)

13.A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pigments in the wall paintings at Jokhang Monastery in Lhasa, Tibet, China. Heritage Science, 2014(2)21-25.

14.Synthesis and Raman Study on Needlelike Silicates in Ancient Chinese Pb-Ba Glass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 2014, 45(8)672-676 (SCI).

15.Development of Chinese barium copper silicate pigments during the Qin Empire based on Raman and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studies,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49 (2014) 500-509 (SCI).

16.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早期青铜戈镀锡技术研究.文物, 2014(4)85-96.

 


 


【作者:    责任编辑:寸凯宁】


上一条:路国权

下一条:宋艳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