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全育人 >> 校园生活 >> 正文
徐蓝谈“21世纪世界和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2日 11:50    点击次数:571

4月20日下午,全国优秀教师、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徐蓝应邀为学院师生作题为“21世纪世界和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的专题讲座。本场讲座属于学院“长风系列学术讲座”,由世界史系教授孙立新主持,60多位师生在线参加。

徐蓝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21世纪教育改革背景与基本路径;教育改革新理念——核心素养;教育改革新要求——学业质量这三个问题展开。在介绍21世纪教育改革背景时,徐蓝教授提到中国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应充分发挥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要求,同时还要兼顾个体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则是要提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及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标准的学业质量标准。

接着,徐蓝教授详细解释了何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挑战而诞生的概念。例如,当今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是4C’s,即协作(collaboration)、交往(communication)、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造性(creativity)。核心素养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标准,是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通过介绍海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她进而介绍了中国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历程,即从“双基”的“以学科为本”到“三维目标”的“人的出现”再到现今“学科核心素养”的“以人为本”。核心素养已成为中国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研制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国家任务,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必须完成的任务。对于历史课程来说,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而言,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指导而研制的,由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组成。

在关于教育改革新要求的讨论中,徐蓝教授提到学业质量要体现学生的发展程度、行为变化以及学习的量和质,所以学业质量要划分水平,也就是不同层次的要求,并描述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历史学科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应以历史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为基础,在划分核心素养水平时需要纵向与横向通盘考虑,应有连续性和递进性。徐蓝教授还以两道试题为例详细讲解了历史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关系。最后,徐蓝教授认为,历史教育应从人的角度理解获得历史知识对人生的意义,要让历史教育成为涵养学生生命的过程。

在交流讨论环节,孙立新教授对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并高度评价了徐蓝教授在探讨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中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世界史系孙一萍教授以及多位学生还就相关问题向徐蓝教授请教,徐蓝教授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解答。



【作者:文/郝晓丽    责任编辑:曹明明】


上一条:同心战“疫”,乐享时光——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举办师生趣味运动会

下一条: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硕士生第二党支部举行“党员示范岗”授牌仪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