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张俊娜副教授谈“从遗址到聚落——CONTEXT视角下的环境考古研究”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2日 15:28    点击次数:408

2020412日下午,文化遗产研究院长风论坛(鳌山002期)之从遗址到聚落——CONTEXT视角下的环境考古研究讲座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张俊娜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文化遗产研究院靳桂云教授主持。讲座采用腾讯会议线上方式进行,来自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考古与文化遗产专业、全国各地考古学和环境考古专业人员近二百人参加了论坛。

讲座伊始,张老师谈论到该论题的意义。首先界定了环境考古的含义,认为环境考古是地球科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目的是研究古代的人地关系。其次,介绍了context的两层含义:主要用于考古发掘的地层单位和考古发掘的各种遗存所依存的情境(包括社会情境和环境情境)。一般认为,环境考古会从全球(global)、区域(regional)、地域(local)三种尺度探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这次的讲座中,张老师主要从区域和地域尺度进行了讨论。张老师的讲座,在介绍环境考古相关理论与方法之后,结合了大量的工作案例,向我们系统地展示了他们开展环境考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从理念、思路、知识储备、实际操作四个方面分别总结了遗址内部遗迹、遗物的环境情境,遗址的环境情境和聚落的环境情境三个层次分析的基本内容。

首先,从微观尺度对遗址内部的环境情境进行分析,环境考古的交叉学科性质使得考古学者和环境考古学者对于看待考古遗址地层沉积的角度、文化层生土层的理解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张老师认为在考古发掘中要引入环境情境分析的理念——把遗址地层沉积纳入自然沉积的大体系中,并关注遗址地层的真正成因,建立遗迹、遗物沉积时的环境情境。同时需要掌握沉积学、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把自然沉积地层和人类堆积地层分开,关注生土层、间歇层、沉积间断和后生变化等现象。

其次,从中观尺度对遗址环境情境进行分析,把遗址看作一个整体,分析遗址出现之前、遗址使用过程中、遗址废弃后的环境情境并探讨环境原因。张老师分享了团队的研究工作:例如涉及遗址选址的二里头遗址和新疆泉水沟遗址,遗址演化过程的杏仁台沟口遗址、李家沟遗址和瓦店遗址,遗址废弃的喇家遗址和通天洞遗址。并着重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汉代四川渠县城坝古城遗址古环境分析,主要研究该区域的津关遗址,由于史书对于津关的记载不精确,对于具体的位置、形制与河流的关系等问题没有很好的记载。通过环境考古的湖沼相沉积物分析,可以恢复该遗址的演化过程,弥补历史文献记录的不足。此外,张老师提到孢粉分析可用于考古遗址的研究,据此可了解遗址周围的植被,古人类生活的环境,还可作为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补充,提供高分析率的第四纪植被情况。张老师总结道,在主持遗址发掘时要引入环境情境分析的理念——重视遗址在周围地层单位中的位置及其自身的环境演变过程,主持和设计考古发掘方案时要有意识地对遗址周围地层进行钻探,将遗址周围地层与遗址内部地层进行对比:对遗址代表性剖面的沉积过程进行分析,透过野外观察和实验考古环境指标分析,研究遗址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

最后,从宏观尺度对聚落的环境情境进行分析,探究建立在共时性基础之上的遗址空间分布。张老师分享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从二里头遗址到洛阳盆地新石器聚落、山东薛河流域聚落群、嵩山东南麓旧石器晚期聚落和湘西北旧石器遗址群。通过这些成果得出:自然和地理环境随时间发生变化,研究某一文化时期的聚落,应把它放在这一时期的环境情境中进行讨论。因为同一地区的地貌、植被等演化具有共同的规律,某一地区范围内的聚落分布往往也具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区域调查研究每个流域的地貌演化过程,以及各遗址的层位和地貌单元,能够使我们最终得到区域聚落在不同时期的环境情境下的分布状态,从而得到一个四维的聚落演化全景。因此,在进行区域考古调查时要引入聚落环境情境的概念——把聚落纳入到区域地貌结构中,从区域环境演化的角度理解聚落的空间分布和形态演化。在对各遗址所在地貌部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地貌调查,建立不同时期区域地貌和古环境特征,以及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讲座的最后,张老师结合多年田野工作的基础启示我们:环境考古研究在考古遗址发掘和区域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为遗物、遗迹、遗址、聚落等提供真实的环境情境,使我们能够更加确切地了解考古遗址和聚落的演变历史。环境情境为研究遗址和聚落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古环境框架,这个框架是我们进一步研究考古学相关问题的基础,将其引入考古发掘和调查中,是未来环境考古和田野考古发展的趋势,坚持从田野出发开展合作研究,是环境考古和考古学密切结合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作者:王晓静    责任编辑:李婧】


上一条:王青教授谈“天地人神:二里头神灵考古探索”

下一条:重新审视“金银平脱”工艺的描述


关闭